近日,一位名為“張卓毅媽媽”的網民在社交平臺上稱,自己的孩子因傷病及訓練強度原因,不想繼續在孫繼海旗下的“嗨球”青訓踢球,但對方索要18萬賠償金才能給自己孩子開具自由身證明。消息傳出后引發各方關注。
事情并不復雜,球員(青訓隊員)想走,俱樂部(青訓機構)想留,留不住就想要一筆錢。放眼國際足壇,這樣的事情幾乎時時刻刻都在發生,鬧出大動靜的也不少:2017年,巴西巨星內馬爾掏足了2.22億歐元違約金離開了巴塞羅那。其實,無論是“嗨球”青訓、球迷網友、還是張媽自己,都認可:遵守合約,球員要離隊應該給青訓營一些經濟補償,這也是符合現代社會基本邏輯的、起碼的契約精神。多說一句,如果球員還想繼續練球、只不過想換個機構,那之前并沒有收取家長和孩子費用的“嗨球”項目因此多收點費也在情理之中,關鍵看有沒有明確的規定以及雙方后續的溝通。
然而,這并不是問題的關鍵。
“嗨球”項目已經募集資金超過八百萬人民幣
記者關心的是:公開資料顯示,“嗨球”的一部分資金來自于公益募捐,根據公開的預算報表,“嗨球”給總監和4位主教練每人均開出6萬月薪,年預算合計360萬元,其中公益覆蓋比例達到50%。按照網絡可查資料:日本J聯賽青訓教練是200萬日元-600萬日元,合人民幣10到30萬一年。如果預算中的6萬月薪完全落實、兌現,放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放在任何一個運動項目,折合10萬美元的年薪對于青訓教練而言都是相當體面而可觀的收入了!記者認識的足球青訓從業人員都表示,即便是燒錢最猛的金元足球時代,國內也幾乎沒有哪家球隊或者俱樂部能夠給青訓教練員開出這樣的高價。
“嗨球”項目預算表
預算表中4位主教練每人月薪6萬
當然,孫繼海的這個項目本身就是有創新成分的,如果家長認可、社會認可,最終培養出足夠多、足夠優秀的足球人才并能以比較高的價格向俱樂部輸送,甚至最終培養出能夠在五大聯賽呼風喚雨的球員,那么大家肯定會說,這6萬月薪實在太值了!捐款者可能看重的也正是這樣的前景。
但我們看到報表中有教練、有宣傳推廣人員的薪水列支,甚至還很貼心地設置了10位月薪2500元的“作業輔導人員”和10位月薪3000元的“跟車老師”,卻沒有設置隊醫、按摩師等相關人員,這個確實很不合理,醫療保障環節的問題可能也是相關家長執意離開的原因之一。教練組理論上的“高薪水”和球員事實上的“低保障”之間的矛盾,可能才是青訓項目能否良性運轉的關鍵問題之一。
“嗨球”項目最終成功與否,最重要的衡量指標無疑是人才培養,但作為一個關注度極高而且在預算中公益覆蓋比例相當之高的項目,要想行穩致遠,公益捐款的流向和使用要接受監管,用得透明、用得合理,經得住監管,這也是一個前置條件。“嗨球”項目做到了嗎?我們期待一個明確的回答。
評論員 孫慶 姜天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