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上午,無錫地鐵5號線新陽路站、坊明路站雙雙封頂。這兩個地鐵站是國內首批大規模應用裝配疊合整體式技術建造的地鐵站,目前全部拼裝完成。
據悉,新陽路站是無錫地鐵5號線的第21座車站,位于泰伯大道與新陽路交叉路口,沿泰伯大道東西向敷設,為地下二層車站,長約212米。坊明路站是無錫地鐵5號線的第20座車站,位于泰伯大道與坊明路交叉路口,沿泰伯大道東西向敷設,為地下二層車站,長約200米。截至目前,地鐵5號線全線24座車站,4座車站正在進行圍護結構施工,7座車站正在加快主體結構施工,13座車站主體結構完成封頂。此外,三個盾構區間已經完成雙線貫通,14臺盾構正在掘進,20臺次盾構完成始發。
昨天上午,在兩處工地內,工人們緊張地進行著最后的封頂工作。無錫地鐵建設有限責任公司項管二部項目負責人秦建介紹,新陽路站、坊明路站是無錫地鐵第三期建設的重點車站,以“智能建造、綠色低碳”為核心,設計采用裝配疊合整體式2.0版技術,預制裝配率高達90.2%,完成了國內首批車站的大規模運用。
什么是裝配疊合整體式技術?簡而言之,是指前期在工廠預制車站構件,接著用“搭積木”的方式,現場拼裝出一座車站的整體結構。相較傳統建設模式,這種方式不僅減少現場約80%的人工作業量,縮短了約20%的工期,現場建筑垃圾、粉塵和噪音也大大減少。為了使這項技術順利應用,在車站建設過程中,建設團隊基于信息化平臺進行裝配式構件生產、吊運、拼裝等施工全過程模擬,自主研制了“多功能龍門吊”“360°旋轉式吊具”以及“預制建筑構件安裝輔助用智能拼裝臺車”等成套機械設備,形成協同作業體系,通過預制構件的毫米級精準吊裝與智能精調,顯著提升機械化作業水平與施工效率。該項目是江蘇省智能建造試點項目,其間建設團隊累計獲得各類專利103項,將創新成果轉化為技術規范,填補了國內該建設領域多項技術空白。
無錫地鐵5號線全長約29.5公里,設站24座,串聯唐城、黿頭渚景區、蠡湖未來城、中心老城區、旺莊、坊前、梅村等區域。建成后,將成為一條集旅游、文化、經濟為一體的骨干線路,對進一步完善我市軌道交通網絡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