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度旋轉式吊具在多功能龍門吊的配合下,緩緩將一塊重達26噸的預制混凝土車站頂板構件吊起,精準安裝至預設位置,一番操作下來,工地現場幾乎沒有施工人員,全部由智能拼裝臺車機器人操控,鏡頭里的地鐵施工,如同“未來工地”場景。
昨天(6月19日),無錫地鐵新線建設傳來喜訊,我市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設重點車站——5號線新陽路站、坊明路站“智能建造”雙雙封頂,標志著國內首批大規模應用裝配疊合整體式結構體系建造的地鐵車站全部拼裝完成。
上午10時,在新吳區泰伯大道與新陽路交叉口附近,地鐵5號線新陽路站內,高聳的鋼結構龍門吊矗立于工地基坑外圍,智能拼裝臺車在數字管理模型支配下“按圖作業”。從航拍鏡頭中可見,車站基坑內,鋼支撐和預制柱有序排列,這些都是裝配式智能建造的作品。無錫地鐵建設公司工作人員介紹,此次雙封頂的新陽路站、坊明路站施工以“智能建造、綠色低碳”為核心理念,設計采用裝配疊合整體式2.0版技術,實現預制裝配率高達90.2%。
相比于傳統地鐵車站,裝配疊合整體式施工技術“剛柔并濟”,充分結合裝配式結構的快捷高效性與現澆結構優秀的防水性能,能有效提升安裝精度、降低人力成本、加強安全保障、減少環境污染,理想狀態下可降低80%的現場人工,提升施工效率20%,節約工期20%,為行業轉型升級提供全新范本。
地鐵5號線全長約29.5公里,設站24座。截至目前,4座車站正進行圍護結構施工,7座車站正在加快主體結構施工,13座車站主體結構完成封頂,三個盾構區間已完成雙線貫通。全線預計2028年建成通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