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下午5點,隨著民族舞劇《紅樓夢》最后一幕演畢,全場掌聲雷動。15分鐘的超長謝幕里,歡呼聲響徹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大劇場,至此,江蘇大劇院原創民族舞劇《紅樓夢》在臺北的四場演出圓滿收官。
由江蘇文投集團策劃,江蘇大劇院出品,南京民族樂團聯合出品,黎星工作室聯合制作的民族舞劇《紅樓夢》19日至22日首次登陸寶島,接連四場,約6000名觀眾走進劇院,現場感受中華傳統美學的震撼和美好。
據悉,早在4月開票,民族舞劇《紅樓夢》便成為在寶島開售即售罄的票房佳話,甚至還有觀眾在演出現場高舉“求一票”的醒目標牌,足見“入夢”之心熱切。
“《紅樓夢》舞劇是一場經典與創新的完美融合。”臺北觀眾葉維表示,“一個舞臺、雙重空間的設計概念,打破了傳統的表演方式,也更符合當代觀眾的審美。突破傳統舞劇的框架,是對經典的一種當代表達與深度詮釋。”
觀眾司徒是舞蹈系教師,此前對這部作品略有耳聞,在得知臺灣巡演消息后立即購票,“我很喜歡《幻境》《游園》《葬花》,場景美輪美奐,舞者動作干凈利落,與音樂的配合嚴絲合縫。幕布的設計我也很喜歡,通過中式美學思維,實現空間調度和轉換,讓舞臺富有層次感。暖場的時候我也看出十二金釵對應的花卉,精準傳遞出角色性格與命運關聯,這種象征手法極具藝術價值。”
觀眾Ra倍感驚艷:“看劇時內心的澎湃、華麗、哀愁、失意都投射進了早年讀的原作之中,感謝有這樣精彩水準的演出!圍繞全場的掌聲,不僅表達出大家被撼動的心,還有對原作曹雪芹的尊敬。”
業界也紛紛點贊。云門舞集創始人林懷民在20日演出結束后走上舞臺勉勵稱贊表示,“非常精彩!自古英雄出少年,非常了不起!”臺灣文化大學教授牛川海贊嘆不已:“服裝太精美了!每個人的姿態、表情也都恰到好處,把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把紅樓韻味十足地表現出來。”臺灣國光劇團團長張育華觀看臺北首演后發文評價:“文化經典、文化底蘊、舞技精湛、情感深刻動人。”
榮獲第十三屆中國舞蹈“荷花獎”舞劇獎,登上央視《國家舞臺》和B站跨年晚會,去年首次成功出海在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連演四場,作為“與時代同行 與人民同心”新時代優秀舞臺藝術作品展演劇目之一在北京展演……民族舞劇《紅樓夢》風靡境內外近40城,吸引了50萬名觀眾,憑借著三百余場演出的反復打磨和積累起來的好口碑高人氣,此次首赴臺灣,也成功打動寶島觀眾的心。
值得一提的是,民族舞劇《紅樓夢》赴臺演出的消息剛一透露,便在海外社交媒體平臺上收獲很高熱度,許多博主表達對《紅樓夢》臺灣之行的期待。《工商時報》《聯合報》等臺灣媒體在演前刊發相關文章,熱議民族舞劇《紅樓夢》開票即售罄的盛況。
《工商時報》于6月2日刊發文章《江蘇大劇院民族舞劇<紅樓夢>巡演 臺灣站6/19-22火爆演出》,“以賈寶玉與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為主線,視覺上借鑒明清古書的美學特質,旨在展現端莊古雅的舞蹈群像”。6月5日,《聯合報》刊發文章《江蘇大劇院民族舞劇<紅樓夢>將在6/19至6/22于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大劇院演出四場》;6月10日,《聯合報》再刊文《江蘇大劇院民族舞劇<紅樓夢>巡演·臺灣站》報道演出售罄,“但未演轟動,自售票日期六天內已完售,一票難求”6月22日,臺灣《聯合報》以《紅樓一夢越海峽 東方美學綻新姿》為題,總結演出情況:“現場很多觀眾不舍地說希望明年還能在臺灣再見《紅樓夢》!”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孔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