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江蘇省干線航道、長三角高等級航道網絡的重要航段,也是申張線上“最繁忙”的一段,申張線張家港-江陰段的航道整治工程通過竣工驗收。無錫蘇州一體化升級建設的這一入江口門航道此次煥然新生后,可保障1000噸級船舶安全暢行出入長江,為“水運江蘇”建設增添澎湃新動能,并支撐促進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與時俱進拓建
運河運力提升十倍
申張線(上海至張家港)是長三角高等級航道網規劃“兩縱六橫”和江蘇省干線航道網規劃“兩縱五橫”中的“一縱”連申線(連云港至上海)的蘇南通道,南起蘇州昆山市青陽港與蘇申內港線交匯處,北至張家港船閘入江,全長約115.3公里,途經張家港、江陰、常熟、昆山,是聯系無錫、蘇州和上海交通經濟聯系的重要水運通道,是蘇南地區接受上海經濟輻射、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紐帶與橋梁。
此次竣工的申張線(張家港-江陰段)航道總長48.131公里(張家港段約18.189公里,江陰段約29.942公里),是申張線全線運量最大的入江口門航段。然而,本世紀初,申張線航道現狀等級僅為五~七級,礙航橋梁多,全線僅能保障100噸級左右的船舶通航,船舶流量稍大,就容易擁堵,制約了大宗物資在長江與內河之間安全順暢流轉,難以適應蘇南地區經濟蓬勃發展的水運需求。
為適應蘇南經濟快速發展催生的水運需求和船舶大型化趨勢,自2007年起,省交通運輸廳按照“分段實施,逐步推進”的原則,對運輸需求最為迫切的申張線張家港、江陰段航道按三級航道標準進行整治。其中,申張線江陰段近30公里航道占該竣工項目整治總里程的62%,礙航堵點較多,是全線最難啃的“硬骨頭”集中航段。
克服重重困難
掛圖作戰打通航道“任督二脈”
為此,無錫市交通運輸局帶領無錫市航道整治工程建設指揮部辦公室、江陰市蘇南干線航道網整治工程指揮部迎難而上,在省、市、縣相關部門和沿線政府的鼎力支持下,想方設法集聚各方合力不斷推進該航道建設。通過成立專班、組建攻堅小組,細化排出33個需重點攻克的關鍵難點,掛圖作戰、上下聚力、協調攻堅,以釘釘子精神拔除了沿線所有的礙航堵點,打通了這條黃金航道的“任督二脈”。
面對橋梁施工安全風險大、不斷航施工統籌難等挑戰,指揮部辦公室帶領參建單位通過引進新設備、新技術、新工藝提升工程建設質 效。例如,為盡量減少對土地的占用、提高護岸結構穩固性,采用新型護壁樁工藝加固護岸,但是單根護壁樁長達18米、重達11.7噸 ,作業難度極大,為此特別引進“興越3號”吊打一體化工程船,解決了吊裝沉樁難題,顯著提升工程建設控制精度,并使沉樁工程提 前90天完工。再如,為減少橋梁吊裝施工對通航的影響,創造性地采用了鋼桁梁雙浮吊裝技術,鋼桁架梁部位在工廠預制、現場拼裝 ,采用兩臺600噸浮吊船抬吊,僅用2.5小時完成作業,較以往效率倍增。
經各方協調攻堅、技術攻堅,最終促成此次江陰段項目順利竣工。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整個工程期間,有關方面大力推進生態航道建設,建設生態模袋護坡,打造“會呼吸的河岸”;踐行綠色環保施工,有效防止鉆孔施工中產生的泥漿漫溢至航道內,大幅減少對河水的污染,在水利防洪和水環境的綜合整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綜合效益;還結合城鄉規劃和群眾需求,在沿河村莊建設了濱水綠化景觀節點工程,營造人、水、城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優美環境。
智慧與生態并重
運河生產生活新圖景生機盎然
工程施工方還積極打造“智慧航運”。比如,在江陰段,全線布局建設“智慧航道”,安裝了13套智能監測設備,構建全覆蓋感知網絡,通過激光雷達與視頻融合設備、無人機、視頻監控智能算法等,實現船舶高度監測、智能養護巡查、船舶識別與軌跡監測等功能;搭建了無錫港航云數據庫,開發了智慧港航決策支持系統等應用平臺,為航道運行、調度及養護提供強大的數智支撐,構建了“可感知、會分析、能決策”的智慧化體系,等等。
專家表示,申張線(張家港-江陰段)航道整治工程竣工,切實完善了江蘇省干線航道網絡,優化了通江達海的區域水運環境,同時在助力完善城鄉路網、優化沿江產業布局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支撐作用。
比如,江陰段沿河現有港口企業大部分碼頭泊位為300噸級或500噸級,隨著三級航道全線貫通,將有越來越多的千噸級船舶暢行出入長江,為港口提檔升級、沿線產業轉型發展蓄勢賦能。申張線沿河的江陰熱電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之前,該公司的電煤碼頭船舶最多一次能運三十多噸煤,現在三級航道通航后,一船就能裝近千噸,是原來的近三十倍,運輸成本和港口運營成本大幅下降。
“以前船來來往往的也多,現在船更多了,而且都是大船,每天開門就能看到不少運貨的!”家住江陰華士鎮張家圩村的張阿婆說,自己在這條河邊住了幾十年,每天河面上都是忙忙碌碌的船只。而且,河道岸堤綠化進行了大幅提升,修整,整體“顏值”更提高不少,為周邊村民“配套”了很好的生活環境。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建波
校對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