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無錫的城市記憶里,“天一”是一枚鐫刻著時光印記的獨特徽章。追根溯源,其名可上溯至宋代,彼時無錫劃分22鄉,“天授鄉”便涵蓋如今的西漳、石塘灣等地,“天”字自此成為這片土地最早的文化注腳。歷經明清行政區域的更迭,直至民國學制革新,“天一”之名正式落地——天上市立第一小學的誕生,讓“天一”從歷史沿革中的地名符號,蛻變為承載教育火種的重要標志。如今,天一村、天一社區仍延續著這份千年傳承,成為無錫人記憶深處的鄉愁坐標。
提及“天一”,許多人會率先想到聲名遠揚的江蘇省天一中學。然而鮮有人知,這所名校并不坐落于“天一”地名的核心區域,而是位于錫山區東亭街道二泉中路18號。天一中學以傳承鐘英辦學精神為根基,借科技之力革新課堂,全方位塑造學生素養。每到高考季,從這里走出的學子奔赴考場,用優異成績書寫無錫重教興學的生動篇章,也讓“天一”教育品牌蜚聲全國。
與“天一”地名緊密相依的,則是惠山區的教育明珠——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省錫中)。其坐落于惠山區新城政和大道1號,與天一村、天一社區相距不過數公里。自1907年匡仲謀先生創辦私立匡村學校起,省錫中歷經百年沉淀,秉持“超越功利,追求卓越”的理念,打造出九大省級課程基地與特色課程體系,在學科競賽、高考升學等領域屢創佳績,不僅為無錫培育出無數棟梁之材,更成為扎根鄉土、輻射全國的教育典范。
兩所名校,一在錫山,一居惠山;一個承載“天一”之名走向遠方,一個扎根“天一”故土深耕教育。它們如同無錫教育的雙子星,雖地理位置不同,卻共同托舉起這座城市的教育理想。校園外,天一村的煙火氣與天一社區的現代感交織,見證著“天一”從歷史鄉野邁向繁華都市的蛻變;省錫中周邊濃厚的人文氛圍,也與“天一”地名的文化底蘊相互輝映,共同勾勒出無錫教育與城市發展共生共榮的圖景。
“天一”二字,串聯起的不僅是地名與學校,更是無錫千年的歷史根脈與教育傳承。它讓歷史與當下對話,讓鄉土情懷與教育理想共鳴。無錫既守護著“天一”的古老記憶,又以開放姿態擁抱時代,用文化滋養教育,以教育反哺城市。解碼“天一”,既是讀懂無錫對文脈傳承的堅守,也是看見這座城市以教育為帆、向未來遠航的蓬勃力量。
文章來源
部分內容節選自《無錫地名》
出品
中共無錫市委宣傳部
來源:中共無錫市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