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雙休日,無錫下了兩天雨。然而,家住山水城山水東路(興陽路—楝城路)附近的居民卻發現,以往汛期小區門前出現的積水難題不復存在了。更為驚喜的是,隨著道路沿線綠色圍擋陸續拆除,一個水清岸綠、生機盎然的“水晶湖公園”出現在眼前。
作為山水東路科創谷最為重要的中軸線,山水東路呈南北走向,長11.8公里,雙向車道,起點蠡湖、終點太湖,興陽路—楝城路路段長約1公里,東側是長廣溪濕地,西側是軍嶂山脈。附近不僅有朗詩熙華府、云山院、許舍小學等居民小區、學校,還有東南大學無錫校區等科研院所。走在這條路上,既有濃濃的科創氣息,也有美麗的風景。但以前一到下雨天,該路段就會出現較為嚴重的積水現象。
當地居民告訴記者,去年梅雨季,該路段一下大雨就積水,特別是許舍小學、楝城路與山水東路路口,最深處會淹過腳面,而就算雨停了,積水也要一個多小時才能排干凈,嚴重影響居民出行和接送孩子上下學。
是什么原因導致該路段積水?山水城執法監督局相關負責人解釋,山水城多丘陵地帶,山水東路西側就是龍王山,每逢下雨,山水不僅量大,且持續周期也比較長。此外,路兩側后建的居民小區、科研院所等建筑地基均高于山水東路,因此只要一下雨,周邊的雨水就會匯集在此,僅靠雨水管網難以消解,造成排水不暢。
為了解決積水難題,在今年汛期來臨前,當地在山水東路(興陽路—楝城路)路段東側新修建的水晶湖泄洪河道正式完工。通過開挖人工湖,打通許舍河、岳溪河與龍王山、雪浪山等山體的泄洪通道,汛期山水經泄洪通道流入許舍河、岳溪河,最終排入長廣溪濕地,保證排水通暢。
新開挖的水晶湖不僅提升了區域水資源蓄排能力,還構建了多元水生態,提升景觀效應。據介紹,整個水晶湖公園景觀面積近2.3萬平方米,以水晶湖為中心,當地打造了近1公里的濱水林蔭漫步道,沿線設置了多處活力多元的濱水休閑場所,步移景異、生機盎然,雖然還未正式啟用,已有不少居民前來散步遛彎。
據了解,由于山水城多山地、丘陵地貌,很多居民區都是分布在軍嶂山、雪浪山等山體周邊。汛期期間,當地還對許舍社區西溝澗、漆塘浜等沿山老舊小區的泄洪溝進行了清淤整治,保障排水暢通。同時,加快新王石墻河、董家弄浜分洪道等工程建設,確保平穩度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