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養老產業既是主動適應人口形勢變化的現實需求,也是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的長遠之策。20日召開的全市民政會議暨養老產業高質量發展推進會,為我市養老產業發展細化“路線圖”、壓實“任務表”,動員全市上下搶抓機遇、順勢而為,勇拓養老產業藍海賽道,托起銀發族“穩穩的幸福”。
印發方案,滿足原居享老需求
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老百姓的關注點就是養老產業的發力點。當前,我市養老需求總體呈現“9073”結構,即90%的老人居家養老,7%的老人在社區養老,只有3%的老人會選擇去養老機構。一邊是數量龐大的老年人口,一邊是強烈的居家養老意愿,做好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成為迫切需要。
鞏固居家養老基礎作用,擴大社區養老服務有效供給,會上印發的《南通市養老產業高質量發展十項工程行動方案》,第一項便瞄準“家門口”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民政、衛健、人社、醫保等部門將研究制定家庭養老支持政策,探索護理型家庭養老床位建設,推動“家政+養老”融合發展,鼓勵家政企業上門提供助餐、助潔、助醫、助急等多樣化服務,更好滿足老年人原居享老需求。大力培育連鎖品牌社區養老服務機構,推行“社區+物業+養老服務”,探索嵌入式長護服務,增強專業照護、日間照料、康復護理、上門服務等能力。
圍繞老年人“醫食住行”多元需求,政府優先支持老年人居住比例高的老舊小區加裝電梯,每年完成400臺以上,全市年內改造提升60個城市社區助餐和90個示范性村級互助養老睦鄰點,完成家庭適老化改造1萬戶;聚焦一刻鐘便民服務圈建設,以新一輪城市更新三年行動為抓手,結合完整社區建設、老舊小區改造,加快推進養老、托育、家政、助殘等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體系完善、復合利用,年內建成一刻鐘便民生活圈80個、完整社區31個,力爭到2027年各建成100個;學習借鑒上海、蘇州、杭州等地經驗,試點推動城區菜市場向多業態多功能的鄰里中心、微型商業街、社區綜合體轉型;統籌“一老一小”服務設施布局,合力推進閑置幼兒園盤活利用,因地制宜推進“托幼一體化”“幼轉老”“老幼共托”服務。
讓年齡適宜、身體較好的老年人在社會中養老,保持并喚醒活力,老年教育服務能級提升工程將科學規劃老年大學分校及教學點布局,今年為全市老年人提供學位不少于7萬個,農文旅體項目惠老提質工程將依托長壽、溫泉、生態等資源加快打造一批康養綜合旅游項目,為老年人開展健身指導服務,今年計劃新建嵌入式全民健身球場60片,新增乒乓球桌400張,更新或新增全民健身器材1500件,健康養老醫療保障工程將持續推動基層醫療機構醫養結合服務,擴大農村醫養結合服務供給,年內建設15個基層康復治療中心,開設200張康復聯合病床,新增11個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五級中醫館。
對于失能、半失能老人,培育連鎖化、標準化、小規模、多功能養老機構,大力推進科技養老、智慧養老。目前,我市養老機構超過300家,床位近5.6萬張,數量上基本滿足需求,但失能照護床位和高端康養服務供給不足,面臨結構性供需矛盾。對此,相關部門將統籌發展兜底保障型、普惠支持型、完全市場型養老機構,推進公辦機構運營機制改革,引導發展失能老人長期照護,加快高端智慧康養項目建設,著力構建兜底有保障、普惠有供給、市場有選擇的服務格局,年內全市護理型床位占比將超80%。
搶灘布局,“南通制造”大有可為
發展養老產業,是擴大和優化養老服務供給的重要舉措。
深耕南通30載的紫羅蘭家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就關注了養老賽道。公司研發出具有溫濕度調節、抗菌除螨等功能的適老智能床品,還組建養老軟件研發團隊,開發紫羅蘭生機智慧康養平臺,與國內科技巨頭華為公司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系,通過AI技術實現健康監測、智能護理等功能,目前已在多個養老機構成功試點應用。“銀發經濟的發展需要構建‘產品+平臺+服務’的生態體系。”公司董事長陳永兵透露,前不久,公司赴日本、新加坡考察養老產業,深刻認識到健康是老齡化社會的核心需求,適老化產品將成為萬億級市場。“我們在各級政府政策措施的激勵下,正想方設法將養老服務、老年健康管理、老年文化娛樂等領域和傳統行業進行融合,尋求銀發經濟產業突破。”
養老產業涉及面廣、產業鏈長、業態多元,潛力巨大。豐富銀發產品供給,培育新業態新動能,“南通制造”大有可為。當前,我市正發揮家紡服裝、醫療器械、運動器材、家具家居等特色產業優勢,引導相關制造企業向銀發經濟領域拓展,支持開發功能性老年服飾、康復輔具、適老家居、智慧養老等產品,推薦更多本土產品入選工信部老年用品產品、智慧健康養老產品服務推廣目錄,培育一批帶動力強、輻射面廣的龍頭企業。結合老年產品制造業、養老服務業、抗衰老產業3個重點領域10個重點方向,因地制宜打造銀發經濟產業園區,計劃年內啟動崇川、如皋、海門3個園區培育建設。
未來已來,要動早動。在全市民政會議暨養老產業高質量發展推進會上,啟東市城市康養綜合體示范基地項目、通創區南通頤養中心項目、南通開發區代謝改造高效合成維生素技術開發項目等15個養老產業項目現場簽約,成為我市開拓養老賽道新藍海的一個縮影。會議特別邀請上海市養老服務和老齡產業協會、浙江金色年華養老服務集團、山東愉悅集團、蘇州康養集團相關負責人作主旨分享,拓視野、明思路、謀實招,鼓勵我市更多有能力、有意愿的企業充分發揮經營主體作用,深度參與銀發經濟,成為開拓養老產業新賽道的主力軍。政府部門將持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一方面加快培育養老產業綜合體和龍頭企業,另一方面積極引導中小微企業找準在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中的定位,走出一條專業化、精細化的發展道路,真正讓企業成為要素整合者、市場開拓者和創新推動者,讓更多“南通好產品”為養老產業高質量發展賦能添力。
科技賦能,創新驅動產業“煥新”
今年4月,工信部公示了《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及服務推廣目錄(2024年版)》,包括六大類共80個產品及解決方案,AI生命體征檢測儀、AI訓練輔助機器人等集合了人工智能技術的養老產品被列入其中。
智慧養老院里,智能床墊的數據能夠實時傳送到護理員工作站的屏幕上;依托物聯網與數字技術的數智居家醫養服務體系,老人在家中也能享受24小時的健康監測、遠程問診和緊急救助服務……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迅猛發展,養老服務正從人力密集型逐漸向技術輔助型轉變。
聚焦前沿技術賽道,我市部署實施養老科技產業聚集工程,將養老產業納入市基礎科學研究與社會民生科技計劃、市重點研發計劃、市重大科技成果轉化計劃等支出領域,加強對養老領域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等扶持力度。圍繞智能機器人、抗衰老等賽道,緊盯科技養老資源富集區,加大科技招商力度,推動建立“龍頭企業+高校院所+醫療養老機構+特色產業園區+康養產業基金”協同創新模式。
當前,養老機器人產業正迎來巨大的發展機遇。我市全力爭取國家智能養老服務機器人結對攻關與場景應用試點,促進智能設備在居家、社區、機構等養老場景集成應用。支持在居家場景中重點開發陪伴機器人,圍繞老年人日常起居、提醒服藥、陪伴聊天等需求,提供獨立生活支持;在社區場景中重點開發專用服務機器人,協助工作人員開展巡邏、組織活動等,增強社區養老服務能力;在機構場景下重點開發生活照護機器人,承擔部分搬運、康復護理工作,提升養老機構服務效率與質量。
科技服務生活,創新源于需要。各類適老化產品,唯有在應用中才能體現價值、得到檢驗。今年,各縣(市、區)將至少建成一家適老生活體驗中心,依托規模化養老機構或大型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站點等,引導專業適老化產品用品企業入駐,搭建適老化產品服務供需銜接平臺,為廣大老年群體提供適老產品服務咨詢、樣品展示、產品體驗、安裝售后、輔具租賃等綜合服務,讓老年人也能擁抱智慧生活。
采寫:南通報業全媒體記者 張亮
圖片:資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