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江三角洲的腹地,有一座河網密布、充滿靈氣的江南水鄉城市——昆山。在這“人家盡枕河”的詩意棲居地,北京建工環境昆山公司(即昆山建邦環境投資有限公司與昆山建工環境投資有限公司)正續寫著水與城的情緣。
▲昆山公司北區污水廠全貌(鳥瞰圖):昆山市最大的污水處理項目,運營規模19.6萬噸/日,且是昆山市首家半地下花園式污水處理廠
昆山建邦環境投資有限公司與昆山建工環境投資有限公司,均為北京建工環境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北京建工環境”)的子公司。北京建工環境曾是北京建工集團的全資子公司,2013年,依據北京市國資委的要求,北京建工集團與北控水務集團達成戰略重組協議,北京建工環境正式納入北控水務集團的治理體系。昆山建邦環境投資有限公司與昆山建工環境投資有限公司(下文合稱為“昆山公司”)也隨之開始融合,汲取北控水務集團先進的企業管理理念和運營管理思維,為昆山水環境保護、污染物減排和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昆山公司北區污水廠尾水濕地一角:水廠每天約有8萬噸中水回用,主要用于同心河補水、漢浦塘濕地補水以及內部綠化灌溉、設備沖洗等,總回用率可達到50%
智慧護水的實踐者
昆山公司下轄北區、花橋、吳淞江、張浦、陸家等五座污水廠,水處理設計總規模53.1萬噸/日。在運營管理過程中,“智慧水務”為污水廠插上了的科技翅膀,成功構建了一個高標準的管理體系,不僅推動了大數據、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數字技術與污水處理工藝的融合發展,更為城市水環境治理樹立了新標桿。
▲昆山公司陸家污水處理廠(三期):形成“技術+智慧+生態”三位一體的現代化治水模式
▲昆山公司花橋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采用RPIR 技術工藝巧妙實現原位擴容,為政府節約用地約40畝
昆山公司智慧水務依托“智能化”和“集約化”雙核驅動策略,旨在提升存量資產運營效率、優化資源配置結構,并激發創新活力。通過推進“云鏈端”這一全新運營范式升級,助力提升整體的服務能力,還將顯著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并推動價值的外溢效應,實現可持續發展,成為水務行業新質生產力的代表。
▲昆山公司北區污水廠中控室監控系統
江河安瀾的守護者
為積極響應江蘇省政府建立“政府引導、地方為主、市場運作、社會參與”多元化機制的號召,昆山公司組建成立環保協管中隊,與政府展開積極合作,采取聯動機制,嚴厲打擊企業偷排等現象,以更大力度強化對上游企業的監管督查。作為水環境保護的“眼睛”,環保協管中隊成員用堅定的行動捍衛著昆山的綠水青山,守護廠站穩定運行,確保出水達標排放。
目前,昆山公司配有環保協管員18名,負責對轄區內排污企業和泵站開展巡查和取樣工作,協管中隊堅持每月三次日間排查、一次夜間排查,并針對企業的特征排放因子進行專項檢測。若發現企業偷排行為,協管員將提高取樣的頻次,通過層層排查縮小目標范圍直至鎖定偷排企業,最終提請生態環境部門聯合執法,對該企業進行依法處置。
護水理念的傳播者
多年以來,昆山公司不僅著力于企業自身發展,持續追求技術進步與提質增效,更始終不忘初心、熱心公益。公司積極踐行企業社會責任,彰顯國企擔當,組織員工成立了環保志愿團隊,匯聚成一股股溫暖的力量,用實際行動講好企業故事,樹立中國水企品牌形象,為昆山的綠色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昆山公司環保志愿者團隊目前由公司團支部負責管理,團隊規模約15人,以各廠2-3名成員為骨干,職能部門協同支持。從開展“愛水、節水、護水”環保教育行動,到科普污水處理工藝和相關知識;從引導社會大眾正確認識污水處理廠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到搭建市民參與環保的廣闊平臺……昆山公司充分發揮教育基地作用,每年接待來訪參觀近千人次,有力踐行“政府放心、市民滿意”的使命承諾。
▲昆山公司志愿者團隊與昆山市《小主人報》合作開展青少年環保教育已有14年
▲昆山公司志愿者帶領青少年開展科普小實驗
當傳統水鄉遇上現代生態文明建設,昆山公司不僅推動了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更將護水理念深植于數以萬計的昆山人心中,繪就出一幅融合科技之新、管理之智與擔當之勇的生態畫卷。昆山這座江南水城,也因此更顯靈秀與繁榮。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李舒曼
校對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