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6月24日)
《人民日報海外版》第12版刊發文章
《揚劇:絲竹悠揚 妙音婉轉》
整版報道鎮江市揚劇傳承保護工作
文章全文內容如下
和小編一起來看
“我這里輕輕搖船離岸邊,你劃槳來我替你采蓮……”臺上,江蘇省鎮江市文廣旅局副局長、揚劇表演藝術家龔莉莉和鎮江市藝術劇院戲劇團團長周秋生正在悠揚的絲竹聲中演唱揚劇經典片段,臺下觀眾聚精會神欣賞,不時發出陣陣喝彩。
龔莉莉正在表演。曹歡 攝
揚劇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廣泛流傳于江蘇省長江沿岸區域、上海及安徽部分地方,具有融匯南北、剛柔并濟的特點。“揚劇有100多年的歷史,在揚州民間歌舞小戲花鼓戲和蘇北民間酬神賽會香火戲的基礎上,吸收揚州清曲、地方民歌小調而最終成型。”揚劇表演藝術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姚恭林對記者說。姚恭林是揚劇中“金派”的代表人物,也是周秋生的老師,見證過揚劇的繁榮發展。“改革開放后,揚劇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還記得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在上海表演時,一票難求。”姚恭林說。
周秋生(左)和龔莉莉討論戲曲。蔡肖翰 攝
揚劇也在與時俱進。姚恭林不僅結合自身經歷和對角色的理解,改編部分揚劇經典曲目的唱腔和曲牌,還出演現代戲,塑造了孔繁森等現代角色。
姚恭林為江蘇大學戲曲社的同學們做示范。趙昊 攝
“要想實現揚劇真正的傳承,關鍵在年輕人。”姚恭林說。江蘇大學組建了戲曲社,由江蘇大學戲曲傳承基地主任馮磊指導。姚恭林不僅前去為學生們講課,還親身示范,目的是在學生們心中種下一顆傳承揚劇的種子。
現代揚劇《水火相容》劇照。
九華山莊社區開展“春滿社區 戲韻鄰里”小劇場春季演出季活動。
揚劇老師指導在鎮江求學的留學生體驗中國戲曲文化。
“未來,我們將繼續推進戲曲進校園、進社區活動,讓更多年輕人愛上揚劇,同時積極向海外留學生宣介,推動揚劇‘出海’。”龔莉莉說。
龔莉莉在后臺排練。
現代揚劇《茶山女人》劇照。
你觀看過揚劇演出嗎
圖片除署名外,均為鎮江市委宣傳部提供。
視頻:蔡肖翰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 趙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