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教育融合與"一帶一路"倡議深入推進的背景下,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緊扣"江蘇省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建設目標,創新構建"輸入質量-過程質量-輸出質量-發展質量"四維協同發展體系,持續深化"中文+技能+文化"育人模式。截至2025年,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累計培養來自俄羅斯、中亞五國、越南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留學生達1100余人,辦學規模穩居江蘇高職院校第一方陣,形成具有全國示范效應的國際職教品牌。
政校企協同筑牢生源根基
在國際生源質量把控方面,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構建"政府推動-校企聯動-市場運作"三位一體招生機制,與越南天虹紡織集團、黑牡丹集團等中資龍頭企業,以及塔吉克斯坦丹加拉國立大學等海外教育機構建立深度合作。通過簽署"1+3""3+0"聯合培養協議,明確招生選拔、課程設置、質量評估等18項標準,形成覆蓋中亞、東南亞的穩定生源網絡。
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創新采用"三維立體"招生宣傳策略:開發中、英、俄、越四語種招生網站,制作《絲路工匠》系列多語種宣傳片;在YouTube、TikTok等平臺開設"云游鹽工院"直播欄目,單場觀看量突破50萬人次;組織"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線下教育展23場,精準觸達潛在生源群體。數據顯示,近三年該校新生HSK4級通過率提升27%,優質生源占比達82%。
產教融合鍛造硬核技能
以現代紡織技術省級高水平專業群為引領,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建成跨國協同育人平臺:在越南胡志明市設立"天虹紡織學院",在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創建"中亞紡織實訓基地",與德永佳集團共建"智能紡織技術轉移中心"。通過引進德國AHK、英國City&Guilds等國際職業資格認證體系,開發"紡織工藝+智能設備運維+跨境電商"模塊化課程包,實現專業標準與產業需求動態對接。
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實施"雙導師制"改革,聘請56名企業技術骨干擔任實踐導師,與校內教師組成聯合教研團隊。在跨國現代學徒制項目中,留學生深度參與黑牡丹集團牛仔面料研發、德永佳集團功能性紡織品生產等27個真實項目,畢業生雙證獲取率達100%,其中32人獲評合作企業"金牌學徒"。
文化浸潤培育絲路使者
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創新構建"三維文化育人"體系:在語言課程中植入《鹽城非遺文化鑒賞》等特色教材,將發繡、瓷刻等9項國家級非遺技藝轉化為實訓項目;建成"悅讀江蘇"國情教育基地,組織留學生開展大豐麋鹿保護區生態考察、鹽瀆古鎮文化探訪等實踐活動;連續五年舉辦"國際文化節",吸引62國學生參與扎染、茶藝等文化工坊。
文化育人成效顯著,留學生團隊創作的藍印花布作品《絲路繁花》獲江蘇省大學生藝術展演一等獎,越南留學生裴氏瓊制作的發繡《清明上河圖》片段被鹽城市博物館收藏。2024年,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悅讀鹽城·體驗綠色生態文化"系列活動獲評省級優秀組織獎,相關報道被《中國日報》國際版、哈薩克斯坦《實業報》等媒體轉載。
質量認證引領內涵發展
通過教育部來華留學生高等職業教育質量認證后,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建立"三維質量監控"機制:構建包含42項指標的培養質量評價體系,引入第三方評估機構開展畢業生跟蹤調查,數據顯示留學生畢業三年內職務晉升率達63%;建立"校-院-專業"三級教學督導制度,開發在線教學質量監測平臺,實現課堂教學實時評價覆蓋率100%。
質量建設成果獲多項權威認可: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連續四次蟬聯"江蘇省來華留學生教育先進集體",入選全國高職院校"國際影響力50強""育人成效50強";2025年3月,《中國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將其列為"國際合作卓越高等職業學校(東部地區)"。目前,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正牽頭制定《高職院校來華留學生課程建設指南》,相關經驗已在長三角地區12所院校推廣。
深耕"一帶一路"育匠人
隨著中國-東盟職業教育合作深化,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戰略布局持續升級:在泰國設立"瀾湄紡織人才培訓中心",為老撾甘蒙省職業技術學校提供課程輸出;與墨西哥瓜納華托大學共建"拉美智能制造研究院",開展紡織機械技術聯合攻關。近三年累計開展"中文+紡織技術"海外培訓項目37期,為印尼、孟加拉等國培養技術骨干1200余人。
"我們將持續深化'四維質量'體系建設,力爭到2027年建成'一帶一路'紡織技術人才培訓基地。"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國際教育學院負責人表示。目前,學校正推進"新絲路工匠學堂"建設項目,計劃未來三年內新增國際合作項目15個,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更多職教智慧。
通訊員 吳建國 孔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