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蘇超”徐州隊與鎮江隊兩支帶有“徐州”基因的隊伍在徐州奧體中心主體育場對決。賽前,“鎮江發布”連續發布文章,述說鎮江與徐州的不解之緣。
近兩千年來,鎮江與徐州兩地,最重要的交往大概始于永嘉南渡。
西晉永嘉年間,北方大亂,衣冠南渡,大量北方人跑到南方,其中,很多徐州人包括彭城綏輿里的劉氏家族跑到鎮江落戶。50年后,一個男孩出生了,就是劉裕,后來做了南朝宋的皇帝。而在坐上皇帝的第二年,即永初二年(421年),他將當時還叫京口的鎮江改名為“南徐州”。
劉裕生于鎮江,住在坐落于古運河畔的壽邱山下,那是鎮江老城內的一個小山,北固山的主要余脈。宋《嘉定鎮江志》記載:“壽邱山在城中,宋武帝潛龍舊宅基也,后封今名。”劉裕故居現在江蘇大學夢溪校區內。
劉裕登基后,追尊父親劉翹為孝皇帝,葬鎮江雩山,鎮江有了第一座帝陵。該墓位于現京口區諫壁街道月湖社區張家蕩村東。
這是劉裕在鎮江留下的最大的兩處遺痕。而作為新鎮江人,劉裕在徐州也留下不少事跡。
劉裕幼時家貧,投身北府,以軍功起家,隆安五年(公元401年)8月,在徐州任下邳(今江蘇邳州)太守。
后來,劉裕兩度北伐,滅南燕,破北魏,亡后秦,收復魯豫及關中等地,“七分天下,而有其四”。北伐過程中,他屢次踏足徐州。
公元416年,東晉大將劉裕進駐徐州,將其作為北伐基地,因徐州城被暴漲的汴水沖毀,劉裕在這一年還重建了徐州城,“悉以磚壘,宏壯堅峻,樓櫓赫奕,南北所無”。
某次率軍北征凱旋,途經過祖籍徐州,帶著謝靈運等人登上戲馬臺,大宴將士。這一天正是九月九,登高之日。
而在破秦之后,劉裕自洛陽回師,經由汴水乘船南下,還是經過了徐州。
或許是感念劉裕與徐州城的不解之緣,徐州人將云龍山的得名原因安在了劉裕身上。乾隆《江南通志·卷十四》就記載:“謂宋武帝微時憇息此山,有云龍旋繞之異,此為得之。”
在近兩千年來的城市交往中,如果選一個人來為南北兩地文旅代言,誰最合適?
劉裕大概是其中之一。
校對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