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祠,最初為紀念西周初晉國第一代諸侯唐叔虞而建,歷經千百年建設,我國古典建筑中所有的樣式,幾乎都能在晉祠找到范本。
晉祠古建兼具藝術審美與精巧構思于一體,沿著中軸線,一眼千年,距今857年歷史的獻殿、我國最早的十字形立交橋雛形魚沼飛梁和宋代建筑代表作圣母殿是晉祠的“古建三寶”。
圣母殿前檐八根廊柱上姿態各異的龍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木雕盤龍。殿內保存著43尊宋代彩繪泥塑,寫實且傳神,其中33尊侍女像最為精美,它們如真人大小,有的奉文印翰墨,有的負責灑掃梳妝、奏樂歌舞,各司其職,對研究宋代宮廷生活、衣冠服飾和彩塑藝術的發展具有重要價值。
此外,晉祠唐碑亭內的“鎮館之寶”記錄了唐王朝初創時期的壯志豪情。
西周柏樹、唐代碑刻、宋代殿堂、明代牌坊,一處處古樹古建,承載了延續千年的三晉歷史文脈,留下了豐厚的文化寶藏。
晉祠博物館持續開展文物建筑的預防性保護和數字化保護工作,保存文物悠久的歷史信息,在這里還能領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風采,從明清以來延續至今的晉祠廟會每年農歷七月舉辦,2008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依托歷史文化優勢,晉祠博物館經常性舉辦系列文化活動,讓人們在沉浸式體驗中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博物館平均每年免費接待青少年十多萬人次,并開設“青少年社會實踐活動教育基地”,在廣大青少年心中種下熱愛中華傳統文化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