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法就是服務,組織就是力量,基層工作沒有捷徑,唯有把居民當家人,把瑣事當家事,小區的人居環境才會越來越愜意。”這是無錫瞻江街道萬融社區萬科北門塘上小區黨支部書記徐輝的治理信條。
從城管隊員到社區黨總支委員,再到小區黨支部書記,徐輝以黨建引領為抓手、以支部建設為依托,用三年時間,逐步探索出一條聯合執法助推“融合善治”的社區治理新路,實現了從“執法者”到“服務者”的華麗轉身。
2022年秋,一名工作了二十多年的“老城管”受組織的委派來到萬融社區,一路所見的“景色”像沉甸甸的石頭壓在他的心頭:未移交的區域處處是“管理真空”,車隊違停、雜物堆砌、綠地裸露,毫無疑問,新成立的社區正面臨精細化治理的“大考”。“現在正是新社區與居民建立互信關系的關鍵時刻,改善住區環境就是當前的頭等大事。”徐輝臨危受命,成為瞻江街道首位進入“兩委”班子的城管隊員,同時義不容辭地接下小區黨支部書記的重任,開始了他作為“徐書記”的漫漫治理路。
精準把脈:“三入四查”,摸清民情解民憂
“從我搬進來后,沿河綠地就沒見到有人過來管養,蚊蟲又多,我們散步都不敢往那邊走......”
初到社區,居民的抱怨便如潮水般涌來:“沿河綠地沒人管養”“雜草太多,都是蚊蟲”……問題千頭萬緒,從何入手?徐輝迅速制定策略:線上線下靠前摸排,線下帶頭“坐班”,在小區黨群服務驛站、樓棟電梯廳隨時接待居民;線上開通“微心愿征集”二維碼,讓居民發聲也能投票;突出重點細化清單,小區支部及時梳理居民“急難愁盼”,形成“重點任務清單”,按優先級逐一分工、有序解決;“三入四查”做好閉環,帶隊進入小區、深入源頭、融入支部,落實物業自查、月度雙巡查、不定時抽查、支部督查。這套方法迅速鎖定了居民呼聲最高的“三年沒移交的沿河綠地”問題,在支部委員和城管隊員的共同決議下,徐輝決定以此為突破口,用行動贏得居民信任,做個“真把式”。
聚力攻堅:“三維聯動”,啃下治理“硬骨頭”
“我們小區現在整體環境越來越好了,那些亂種菜的現象沒有了,樓道里也沒有雜物堆放了,小區外圍的停車基本上看不見了。”居民小組長張阿姨在鄰里議事會上樂呵呵地和大家分享著。
目標明確,徐輝立刻行動,他充分發揮自身城管分隊長、小區黨支部書記、社區黨總支委員三重身份的獨特優勢,構建起強大的聯動治理網絡。他整合小區城管隊員、“鄰先鋒”骨干、應急突擊隊等自治力量,組建聯勤執法隊,清理河岸垃圾雜草;聯動黨建聯盟單位市城管第三支部,建立“吹哨報到”機制,引入專業力量,制定整治方案;整合城管、市政園林、社區、地產等多方力量,召開4次現場推進會,厘清權責,建立長效養護機制。經過兩個月奮戰,河岸邊煥然一新,周邊環境大幅改善。嘗到“甜頭”后,徐輝將“三維聯動”工作法復制到亂停車、毀綠種菜、樓道堆積等難題上。如今,居民訴求響應率、辦結率達95%,物業費收繳率超96%,居民對執法工作的認可度和支持度顯著提升。
溫情服務:“柔性執法”,共治共享暖民心
“林大爺,早啊,今年的荷花開得挺早的么。”“小徐書記啊,這還得謝謝你啊,忙前忙后幫我們找到這么個好地方,現在這里可熱鬧了,跟我們在老村巷一樣。”
在徐輝看來,柔性執法不是“按部就班”,而是與溫情服務的深度融合。2024年,面對老村巷搬遷居民習慣在樓道擺放花草盆罐的難題,一句“你沒有好辦法來解決,就不要來管著我!”讓徐輝陷入沉思。硬碰硬行不通?那就“疏堵結合”!徐輝與支部委員們共議后,決定將小區6號樓前因安全隱患閑置的3個停車位改造為“萬+友鄰”記憶花園。徐輝迅速召開聯席議事會,集思廣益,組織聯勤執法隊負責場地規劃、雜草清理,居民林大爺還自費噴漆,居民們還眾籌盆栽裝飾,自發輪班維護陣地;徐輝還帶領團隊活躍在美好社區節、鄰里集市、惠民活動中,截至目前已開展垃圾分類親子運動會、普法“鄰”距離等活動30余場。辦公室抽屜里那枚轄區幼兒園孩子贈送的定制“勛章”,成為徐輝最珍視的認可。
如今走進萬融社區:閑置車位變身“萬+友鄰”記憶花園,三年未交付綠地煥然一新,垃圾分類收集屋整潔有序,沿河步道上居民閑庭信步,一陣陣笑聲講述著一個個善治故事。
徐輝的經歷,是黨建引領下“身份雙重化”與“組織嵌入式融合”的成功實踐。城管黨員進入社區“兩委”并擔任小區黨支部書記,是“執法者”與“社區治理者”身份的無縫融合,更是城市治理從“剛性管理”向“柔性服務”轉變的生動縮影。這些可感可及的變化,讓居民生活真正實現了從“安居”到“優居”的跨越,也讓徐輝這位“老城管、新書記”的治理之路走得越發踏實、接地氣。
(梁城)
校對 潘政